news
發布時間:2019-08-22瀏覽次數:2961次來源:人民網
一個二十多人的團隊,用了六年時間,投資近1億元,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一個普通廠房內,經過一次次失敗、一次次努力之后,終于成功制造出全球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。這臺設備將給我國金屬壓延成型行業帶來顛覆性影響,為我國解決高端制造金屬材料方向的一些“卡脖子”技術帶來了希望。近年來,江西正在向“創新型省份”邁進,這一成果正是創新發展的碩果。
“超導斗士”趙忠賢院士的兩個“沒想到”
100攝氏度、200攝氏度、400攝氏度……
連日來,南昌持續高溫,江西聯創光電超導應用有限公司的超導試驗車間里,工作人員正頂著近40度的高溫緊張地忙碌著。
工作人員按下一個紅色按鈕,兩臺電機帶動兩個鋁棒高速旋轉,掛在墻上的溫度檢測表里的數據蹭蹭上升,兩根鋁棒的溫度在不到十分鐘之內由常溫上升到了500攝氏度。
在試驗車間內監控整個試車流程的伍銳,汗流浹背,難掩興奮之情。
伍銳是江西省電子集團董事長,也是江西聯創光電超導應用有限公司董事長。
這家今年剛剛成立的企業可以說是“含著金鑰匙出生”的,它的出資股東一個是江西省電子集團,一個是江西省聯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。
江西省電子集團有著悠久的歷史,自成立起一直是全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。江西聯創光電股份公司也是江西省一家老牌上市公司,產品在神舟飛船和登月車上均有應用。
更重要的是,這家超導應用企業掌握了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技術,并研制成功了全球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。
這臺由中國自主設計開發、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設備,獲得了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、中科院院士的趙忠賢等專家的高度肯定。
今年7月1日,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舉行的技術鑒定會上,專家一致認定本項目是“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的最大的兆瓦級超導感應加熱裝置”。
“相對于我們的國外競爭對手目前幾百個千瓦的水平,兆瓦級相當于汽車發動機從零點幾排量到了2.0排量,應用空間一下打開了。”伍銳形象地比喻。
趙忠賢院士在此次技術鑒定會上表示,原來我們認為要十年才能研制出來,沒想到六年就研制出來了。原來我們認為只有國家科研院所才能研制出來的,沒想到被一家企業研制出來了。
“該設備可用于大型鋁擠壓、軍工和航空航天領域鈦合金擠壓等,有望解決我國航空領域一些‘卡脖子’的技術。”伍銳說。
六年一億 造出了一臺引領全球的設備
撫今憶昔,伍銳感慨萬千。六年前,決定上這個項目的時候,公司董事會有過猶豫。
“首要的困難是決策,趙忠賢院士給我們提出這個研究方向的時候,說可能要十年才能干出來,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。”伍銳說道,最后促使大家下定決心干的還是一種家國情懷。
“雖然風險很大,但是如果干成功了,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國家都意義非凡,于是就下定了決心。”
方向的問題解決了,人才的問題又來了。
高溫超導技術被喻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潛力的高新技術,需要頂尖科技人才集中攻關,而江西是一個欠發達地區,科研力量薄弱。怎么辦?
伍銳給出的解決辦法是“借雞生蛋”。
“我們采用校企合作的辦法,集中了中科院、北京交大和上海交大等地的頂尖超導人才,企業負責投資,人才負責公關技術攻關。”伍銳說。
寒來暑往,六個春秋轉瞬即逝。
一個個細節讓伍銳記憶猶新,設備研制期間,這些來自哈佛、劍橋、耶魯等全球頂尖高校的博士生們,拿著扳手,渾身油污……和產業工人一起同吃同住。
“對于這些科研人員來說,報酬雖然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是這項工作的意義,不少科研工作者為此拒絕了高薪而留下堅持。”伍銳說。
上海交通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洪智勇是聯創光電首席科學家,從該設備研發之初,他就參與其中,是該設備研發的“領頭羊”。
對于洪智勇所領導的科研團隊來說,六年時間,就是一個不斷反復的試錯過程。
“六年的時間里,有二十多次的自我否定,自我顛覆,自我修正,一直到2018年年底才取得初步成功。”洪智勇。
對于伍銳來講,這項科技攻關寄托著企業轉型升級的期望,如果失敗,不僅意味著一億的投資打了水漂,企業轉型升級也將受到重挫。
而這次,幸運女神垂青了持之以恒者。
2019年春節,設備終于試車成功,伍銳請大家吃飯慶功。“六年的時間,在這些小伙子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,也帶給了他們成功的喜悅,那種復雜的表情我一輩子也忘不了。”伍銳說。
對于伍銳來說,設備試車成功是又一個起點,未來的路上還有很多“硬骨頭”等著他們一一啃下來。
“這個設備市場需求非常大,產業化前景會非常好,也會非常順利。”產業化是設備試車成功后面臨的第一塊“硬骨頭”,對此,伍銳信心十足。
洪智勇也透露,全球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已經進入產業化初期,一兩年之內應該就會在行業內普遍應用。
搞創新要耐得住寂寞 要舍得投入
作為中部欠發達省份,近年來,江西經濟增速持續保持在全國“第一方陣”,新動能、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加速成長,根本上是靠創新的強力支撐。
面向未來,能不能保持加速追趕發達省份發展步伐,能不能在高質量發展上有作為,關鍵還是取決于創新。
“創新的主角是企業。一家企業若想長遠地發展,一定要靠科技創新。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使企業保持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。老是守著一個東西,一定滅亡。”伍銳說。
伍銳把科技創新分成了戰術層次和戰略層次。
他說,應對市場變化而迅速作出的調整和創新屬于戰術層次,速度快見效也快,但是生命周期很短。而戰略創新就要有家國情懷,要耐得住寂寞,要舍得投入。
雖然這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產業化會很順利,但是產業化的窗口期卻非常短,只有三到五年的時間。
而作為一家江西企業,伍銳更想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,讓這個成果為江西經濟發展,為南昌的經濟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。
“希望未來,我們南昌能夠建成中國超導之都,帶動上下游的產業共同發展,讓大家都能享受到這項新技術帶來的實惠,為江西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,貢獻我們企業的綿薄之力。”伍銳表示。
微信公眾號
小程序